前言
我们每天都在浏览器中输入URL,再到页面呈现也就几秒的时间。看似一个随意的举动,但是作为一个前端工程师,便要知道短短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?
主要概念
URL(uniform resource location)统一资源定位符: 俗称网页地址,是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地址(Address)。
在一个简单的地址中包括一下部分,如图:
IP(Internet Protocol):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。链接互联网的每一台设备都有且只有一个IP地址,用来标识自己。有不同的类型,感兴趣自己去查阅。
域名(Domain Name): IP协议规定使用数字来标记一个地址,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记忆若干地址,所以发明了一些好记的字符来标识设备地址,那就是域名。
DNS(Domain Name System): 既然有了域名让人类记忆一个地址,但是计算机记录的还是各个设备的IP地址,这样需要一个能够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的相互映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,DNS提供的就是这样的服务。
HTTP(HyberText Transfer Protocol)超文本传输协议: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。
浅析
地址解析
敲下回车之后,浏览器就开始解析域名,为了寻找域名映射的IP地址(目标: 域名 –> IP地址),解析的经历这几个阶段:
- 查询浏览器本身DNS缓存中是否有域名相关的信息
- 查询本机的host文件中是否有域名相关的信息
- 查询离本地最近的路由器中DNS的缓存中是否有域名相关的信息
- 查询ISP(互联网服务提供商,例如电信,移动)中的DNS服务器中是否有目标域名的信息
- 查询根域名服务器是否有目标域名的信息,如果没有,则传至子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, 以此递推,直到找到了IP地址为止
发送请求
找到了IP地址后,开始建立TCP链接(三次握手),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,浏览器(客户端)通过HTTP发送请求到目标服务器。
请求报文:
- 报文首部
1.1 请求行 方法、URI、HTTP版本 (GET / HTTP/1.1)
1.2 请求首部字段
1.3 通用首部字段
1.4 其他 cookie之类 - 空行
- 报文主体
服务器处理阶段
假设用户请求的访问的是PHP文件,Web服务器(自身不能处理PHP文件)收到了请求后,将对应的请求的PHP文件交给PHP应用服务器处理,若文件中有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处理,PHP服务器会链接数据库,通过SQL语句对数据进行处理,待PHP服务器将最终的数据生成HTML文件交给Web服务器,Web服务器将文件传输给客户端。
响应阶段
客户端接收服务器发来的响应结果,解析响应报文。
响应报文:
- 报文头部
1.1 状态行 HTTP版本、状态码、状态语句(HTTP1.1 200 ok)
1.2 响应首部字段
1.3 通用首部字段
1.4 实体首部字段
1.5 其他 cookie之类 - 空行
- 报文主体
解析、渲染阶段
- 浏览器解析HTML文件,顺序自上而下
- HTML解析器将HTML结构构建为DOM树
- CSS解析器将CSS解析为CSSOM树
- DOM树和CSSOM树开始渲染每一个节点的样式,最终将整个渲染树显示在浏览器上
注:如果解析过程中遇见<script>
标签,会去下载JS文件并执行它,解析器也会停止对HTML的解析,这就是白屏、闪屏现象产生的原因,所以会建议将<script>
写在文档的最后